梅與梅瓶
梅,亦稱「清客」、「瓊英」。
自古以來,深受文人、士大夫的青睞。例如,隱居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,他終身不仕不娶,畢生以植梅、養鶴為樂,世稱「梅妻鶴子」,他的名句「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」,被後人譽為詠梅詩的千古絕唱。
文人之所以對梅如此鍾情的原因,自是因為其「寒心未肯隨春態」,它是在寒冷的季節開花,而且,愈冷的時候,就愈盛、愈豔;它有孤瘦之美,即所謂的「疏影橫斜」,因此,古人眼中的梅,是「以韻勝,以格高」。
梅瓶,指的是一種瓷器形制。 它的基本特徵為:小口,短頸,豐肩,上腹渾圓肥碩,下腹內斂,器身無耳或環等附加物,體態修長,造型優美。 古時,梅瓶多被用作酒器或花器。
梅瓶出現於唐代,盛行於宋代,發展至明清。 宋代梅瓶的造形特徵,瓶口小,短頸,溜肩,瘦長腹。元代梅瓶,器型更為碩大厚重,造型特色仍為小口、豐肩、斂腹,並配有瓶蓋,而瓶口一般呈圓台型或直口型,另有少數的瓶口是呈八棱型。到了明清時代,御窯廠大量製作各式各樣的梅瓶,且造型愈見優美,或為酒器,供皇帝使用,或做為宮廷內的陳設品。
一般來說,梅瓶有言而有信、守口如瓶的寓意,也具備著平平安安、財源廣進的象徵,同時,因為它的造型十分優雅,故能展現尊貴、顯赫的身分地位。
「梅瓶」,做為雕件的主題,通常會與「梅」兩相搭配,施以刀筆之際,梅瓶瓶身的優雅線條,尤為引人注目,曲線比例的拿捏,甚為重要,稍有差池,都將會影響整體的意境表現;而梅的施作手藝,則特別會著重於它的氣韻與格調,梅花的含苞或盛開、梅枝的曲折或遒勁,以及疏密布局的安排等等,皆是再三思量的重點。